校友工作

一片相思林 一顆感恩心 ——校友王麗瓊為70周年校慶捐獻紅豆杉的故事

2.jpg


1.jpg


3.jpg


“紅豆杉生長茂盛,條形的綠葉呈螺旋狀向上伸展,迎着和煦的陽光,蒼翠欲滴。”4月27日,我校物理學院周文革書記特意來到邵陽武岡看望王麗瓊,并把保存在手機裡紅豆杉園的照片給王麗瓊看。坐桌子對面的王麗瓊反複劃動着照片,一個15年前“種”下的心願總算落地生根,她的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不舍地将手機遞還給周書記。

2019年1月,我校2004屆物理教育專業畢業生王麗瓊及其家人精心培育的647棵紅豆杉從300公裡外的邵陽新甯縣安山鄉來到科大,依傍在太陽湖邊。小山坡上,一棵棵紅豆杉整齊排列,微風吹拂下,枝葉搖曳,發出簌簌聲,像是在瑟瑟地絮語,跟這片土地訴說着相思。

把情記在心裡

逼仄的車廂,人流攢動,一個裝着十幾斤棉被的蛇皮袋跨在肩上,手裡提着稍顯老舊的布質行李箱站在擁擠的過道。2000年9月1日,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王麗瓊和父親揣着東拼西湊借來的學費搭上了從邵陽開往湘潭的火車。一路上,王麗瓊心事重重。家裡日子原本就緊巴巴的,父母堪堪養活四個孩子。接到錄取通知書時,家裡二十多頭豬全遭豬瘟死了,血本無歸。

一場災事,把剛從溫飽線掙紮着爬起來的一家子,又重重地按回生活的泥濘地。交完第一年學費後,父親王征林把僅剩的700元全留給了王麗瓊。

在當時,一年光陰要讓一個農民家庭憑土地勞作從債務中脫身幾乎是不可能的!大二的學費再次壓在一家人心頭。

交不上學費怎麼辦?開學回校後的王麗瓊顯得焦慮不安,她鼓起勇氣找到時任物理學院副書記蔣洪沙,結結巴巴地講出交不上學費的緣由時,蔣書記說:“你先安心上課,學費的事不着急。”

窮,讓這個從大山走出來的孩子懂得了節儉和承擔。

青菜、饅頭成為每餐的标配,衣服隻有兩套換洗,每月初飯卡裡的錢總是兩位數,即便如此,她仍會将生活費省下一部分寄給弟弟妹妹。

為了幫家裡減輕負擔,大二開始,她就在外做家教補貼生活費。

八月的湘潭,烈陽似火,地面被曬得好像一張燒燙了的鐵闆,熱得讓人喘不過氣。大汗淋漓的王麗瓊從外面帶完家教回校,在教職工食堂窗口打了5毛錢飯和兩個青菜。

暑假食堂人很少,幾台老吊扇在頭頂慢悠悠地轉,驅趕着三伏天的炎熱。蔣洪沙一如往常地去食堂吃飯,無意中看到坐在角落裡默默就着青菜扒飯的王麗瓊。他特意打了一大碗菜,徑直走到王麗瓊對面坐下,将碗裡的肉和魚撥給她,并細心地叮囑她“現在是長身體的時候,要注意營養,在外做家教一定要注意安全。”看似平常的話語一下擊中了王麗瓊的心,内斂不善言辭的她看着碗裡滿滿當當的菜,看了一眼蔣書記,一股暖流在心中流淌開來。

想起求學的情景,王麗瓊數度哽咽:“身邊所有的老師同學都在關心我,讓我看到了讀下去的希望。”

室友不忍心看着王麗瓊過得這麼辛苦,會将自己的生活費分給她一半;參加活動時,把衣服借給她;無數個夜晚,幫在外做家教的她打好熱水,留好門······

說起大學時光,王麗瓊總是滿臉懷念。

“參加校運會時,輔導員趙明卓老師會帶着我們一起訓練,結束後給我們開小竈做飯吃,那會,大家擠在一個不到20平米的房子裡,分享着各自的生活趣事,一起讨論專業課上不懂的難題。”

大三下學期的教育實習,由于缺乏正式的上課經驗,讓原本信心滿滿的王麗瓊一下跌入谷底。不斷地備課、磨課、試講卻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她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适合當老師。

專業指導老師看出了她的焦慮,耐心地幫她指出問題,組織小組成員與她一起磨課、試講,并告訴她“教書育人是一門細緻活,容不得半點急躁,你要用心去對待你的課堂和學生。”

王麗瓊說:“和老師之間就是朋友一樣,他們像家人一樣關心我們。”遇見難事,老師是沖在前面為她擔擔子的人;有什麼想不通,同學朋友集思廣益合力解決問題。記憶裡,科大是給予她無限溫暖和希望的地方。

大學時光稍縱即逝。畢業時還欠着10053.27元學費,王麗瓊記得清楚。2004年冬天,她畢業後的第一次回校,蔣書記告訴她:“不用再擔心學費的事情了,好好教書,好好過好自己的生活。”

後來,她輾轉得知學院根據學校資助家庭貧困生的相關政策,幫她免除了學費。

15年過去,欠下的學費為什麼會記得如此精确?王麗瓊笑着說道,“這筆錢改變了我及整個家庭的命運,這份情肯定是要記在心裡一輩子的。”

從那刻起,回報科大的情成了王麗瓊最惦記的事。

将樹送回母校

647棵紅豆杉堆成小山裝滿三輛卡車,用繩索牢牢地固定。車緩慢地往母校駛去,直到消失在路的盡頭,王麗瓊仍不舍地望着車駛去的方向,想着這些紅豆杉即将紮根在母校,她的眼角悄悄泛起淚珠,露出樸實而純粹的笑容。

2017年12月,我校校友辦辦公室電話響起。電話那頭的王麗瓊激動地說:“我們一家培育了一片紅豆杉,想捐贈給母校。”學校考慮到她家的情況,親自派專業的施工團隊過去移栽。

2018年12月24日,氣溫大降,專業施工團隊要趕在下雪前把紅豆杉移植到校。風雪欲來的前夜,天氣凍得可怕。為了防止樹苗丢失,王征林隻顧得回家匆忙地扒了兩口飯就去地裡守着紅豆杉。

想起種植紅豆杉的經曆,記憶如潮水般湧進了王麗瓊的腦海。

2010年冬季,武岡二中學生家長送來兩棵紅豆杉,種在圖書館的正中央,筆直挺拔的樹幹撐起一把綠茸茸的大傘,在黃葉鋪滿校園的季節,隻有它依舊保持着盎然生機。

聽人說,紅豆杉四季常青,有着極強的淨化空氣和預防疾病的功能,又被稱為健康樹。王麗瓊站在辦公室門口望得出神,心想“要是能在母校種下這樣一片紅豆杉該多好啊!”

下班回家後,王麗瓊急忙上網查閱了紅豆杉的相關資料,了解到紅豆杉是較為名貴的樹種,又寓含着“感恩、相思”之意,剛好符合自己想對母校表達的心意。

趁學校放假,王麗瓊特地回老家,剛踏進門,就迫不及待地跟父母說出要種植紅豆杉回報母校的想法。

坐在門口抽着土煙的父親二話沒說,走進裡屋拿出積攢的2000元塞給王麗瓊說:“我們家四個孩子讀書,隻有你在大學時免了學費,我心裡一直惦記着,買樹苗的錢必須由我來出。”正在竈前做飯的母親一邊忙活着,一邊樂呵地告訴外孫女“你媽媽這麼多年來的心願總算要起頭了!”

2011年1月,四處托朋友買的紅豆杉樹苗終于拿到了,看到那1100株不到20厘米高紅豆杉樹苗,王麗瓊既高興又有點擔憂。

紅豆杉的存活率低。他們說:“一百棵樹苗若能存活下十棵,那也是老天開眼嘞!”萬一養不活怎麼辦?

“隻要精心培育,一定會成功的!”父親的話給王麗瓊打了一劑定心針。自此,把紅豆杉種植成功成為一家人不倒的信仰!

為了了解清楚紅豆杉的生長習性,王麗瓊一邊托朋友去園林局咨詢專業人士,一邊在網上搜集相關資料,将所有注意事項一條條清晰地記錄在筆記本上,叮囑着父親。

紅豆杉喜蔭,适于在疏松濕潤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種植。她便陪同父親精心挑選了位于陰坡、排水性較好的12塊田地種植。近的就在家門口,遠的需要幾十分鐘的路程。

種樹之前,在女兒的提議下,王征林還專門趕着牛拉着犁,将地全部翻整了一輪。每天清晨天還沒亮,就出門往地裡去了,太陽落山,才往回走。

為給紅豆杉“遮風擋雨”,有着豐富種植經驗的王征林決定采用間隔種植,在每一排紅豆杉的兩旁種上玉米和大豆。新長出的玉米既能在伏旱天遮蔭,也能預防大風将紅豆杉樹苗刮倒,種上的大豆剛好能為紅豆杉的生長提供必要的氮肥。

紅豆杉生長緩慢。教學任務繁重的王麗瓊不能時時守在地裡,隻要一有假期便坐一個半小時的車趕回老家,幫忙除草施肥。年複一年的精心培育,原本存活率極低的紅豆杉也感受到王麗瓊一家人的心意,存活率竟高達80%。

2014年入冬後,王征林像往常一樣去地裡看紅豆杉,發現靠近馬路旁的樹苗枝葉全部被路邊的牛吃掉了。

寒冬無食,嫩綠的紅豆杉是牛的美味佳肴。牛聰明,記路子,看着光秃秃的樹幹,王麗瓊的父親心疼了好幾天,母親急得掉眼淚。聽到消息的王麗瓊更是心急如焚,那一晚,她輾轉反側。

萬一再被牛吃怎麼辦?她記起小時候家裡會用籬笆将菜園圍起來防止雞吃菜,如果用高一點的籬笆将紅豆杉圍起來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第二天清早,她立馬給父親打電話。直到靠近路邊的紅豆杉地被那百來米長和将近成人高的籬笆圍起來後,懸着的心總算放下了。

王麗瓊家所在的二合村依山而建、傍水而依、叢林茂密,山林火災隐患成了王麗瓊最擔心的問題。

為了讓女兒放心。炎炎夏日,王征林和老伴面朝黃土背朝天,佝偻着身軀在田地裡除雜草。往往除完最後一塊地,第一塊地的雜草又長起來了。這樣循環往複的除草周期,累麼?“累是肯定的,但是我們莊稼人不怕累,更怕欠着情。” 王征林說。

8年2920個日日夜夜的精心呵護,原本不到20厘米的小樹苗終于長成2-3米高的小樹,傲然挺立,郁郁蔥蔥。

讓愛延續下去

“叮鈴鈴···”剛下完第八節課,王麗瓊回到辦公室,拿起新一輪的複習資料,急匆匆地騎着摩托車去醫院看望林有恒。

林有恒是王麗瓊帶的2011級高三班的一名學生,在高考體檢的時候被查出有肺部腫瘤,這是一種家族遺傳的病症,需要動手術,這個消息讓經濟條件原本不寬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病床上的林有恒,虛弱得讓人心疼。”他顫巍巍地說:“老師,我不想參加高考了。”

為什麼啊?

“考大學也沒有什麼把握,等病好了,早點出來賺錢還可以幫家裡分擔一些負擔。”

林有恒的話深深地刺進了王麗瓊的心。她想起大學時在自己每一個想要放棄的時刻,是母校的老師和同學一直站在自己的身旁,鼓勵着自己。

她不願意看着自己的學生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放棄。為解決經濟困難的問題,她立馬在班上和全校為林有恒發動捐款,自己更是主動捐出一個月的工資,當時的她還在承擔着最小的弟弟的生活費。

林有恒手術前後,王麗瓊隻要一有空閑就會去看望林有恒,關心他的身體,幫助他複習考點,鼓勵他繼續完成學業。

病愈後的林有恒順利參加高考,一家人感激不盡,特地給王麗瓊和學校送來了感謝信。

林有恒說:“如果不是王老師,我的人生不會這麼順利。她不僅教給我們知識,更像‘親人’般教會我們怎麼做人。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好老師,而王老師每一次細心的教導和每一個鼓勵的微笑,都會溫暖我們一輩子。”

高中學習任務重,為了讓學生們加強身體鍛煉。每天清晨6點,王麗瓊都會在操場上,等着班上的學生一起出早操。

無論寒冬酷暑,她從未缺席。她堅信,讓學生做的,自己要先做到!

工作上,她孜孜不倦,精心于每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力求将知識點通俗易懂地呈現給學生們。

學習上,她是學生們“嚴師”,看到班上學生成績下降,會心急憂慮,挪用自己的休息時間輔導學生。

生活上,她是學生的“益友”,面對沉溺于網絡遊戲的學生,她不是一味的呵責,而是從關心他們的生活着手,循循善誘地去引導他們、鼓勵他們。稍有空閑,她還會給班上寄宿生做上幾道菜,幫助他們改善夥食,她一直記得當年蔣書記撥到她碗裡的菜很香,她也希望能将母校給予的這份溫暖和關愛延續到自己的教書育人中,真正做到 “潤物細無聲”。

除了是教師,王麗瓊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身份——邵陽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志願者,同時也是武岡留守兒童“陽光小隊”中的一員。她會定期到武岡市水西門永太村,為留守兒童提供心理輔導。

同事說,王麗瓊對學生很負責,也很有擔當,每次學校組織公開課比賽,作為青年教師,她都會第一個站出來報名參加。一次,同教研組的老師外出培訓,她無償代了一個月的課。

大學室友鄒愛華說,畢業十周年聚會上,王麗瓊提出資助一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學弟學妹完成學業的想法。無論是作為母校的學生,還是作為一名普通的老師,王麗瓊一直在做着力所能及的事,卻無形中感染了身邊的很多人,她很堅強,看到她就是一種力量。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從種樹到育人,王麗瓊都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默默地感恩母校。如今王麗瓊一家人的生活已歸于平靜。王麗瓊說:“等70周年校慶時,一定要帶着家人回來看一看母校,看一看紅豆杉樹下生活求學的學弟學妹們,看一看曾經給予她無限美好回憶和溫暖的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