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工作

心理障礙與自我調節

人為什麼會産生心理障礙

産生心理障礙的原因非常複雜,包括生物性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等,并且互相影響、互為因果。生物性因素。包括人體疾病、遺傳素質、生化改變和藥物影響等。大量科學證據表明,腦病變與神經生理過程失調可引起精神障礙,發生變态行為。感染、中毒、代謝障礙能導緻腦代謝障礙,也是心理異常發生的重要原因。另外,心理障礙具有一定的遺傳性。例如,先天愚型為遺傳因素所決定;在躁狂抑郁症患者家族中有較多的同類患者;等等。但通常認為,遺傳因素隻是形成了易患素質,隻有扣動了社會應激這個「扳機」,心理障礙才會顯現出來。心理因素。心理障礙者通常有某種隐蔽的心理沖突或精神創傷,在催眠的狀态下可再現痛苦的根源,這說明心理因素是心理障礙的成因之一。這些心理因素包括:各種消極的動機沖突造成的心理矛盾;持久、過度的緊張狀态造成的神經系統功能失調;不良的性格特征如自私、消沉、任性、固執、孤獨、抑郁等造成整個性格類型的病态;等等。社會因素。社會因素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倫理道德、風俗習慣、宗教、生态環境、家庭、人際關系等諸多方面。社會迅速發展,物質文明和科學技術不斷進步,人們的欲求不斷增加,人際關系日益廣泛和複雜,對人們的社會适應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生活節奏快、環境污染重、交通擁塞、競争激烈、住房困難等,這些都容易使人産生焦慮、緊張的情緒,進而引發心理障礙。心理障礙與宗教、社會文化也有關系。比如,阿拉伯國家和歐美國家的心理障礙者,其心理障礙的内容和形式不同。另外,心理障礙與性别也有關系。如女性的更年期心理障礙較男性為多,這是既有生理改變又有社會因素影響之故。

自己可以做自己的心理醫生嗎?

一般的心理問題都可以自我調節,每個人都可以用多種形式自我放松,緩和自身的心理壓力和排解心理障礙。面對「心病」,關鍵是你如何去認識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對待它。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學會心理适應,學會自助,每個人都可以在心理疾患發展的某些階段成為自己的「心理醫生」。

合理安排生活,培養多種興趣。人在無所事事的時候常會胡思亂想,所以要合理地安排工作與生活。适度安排緊張有序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失落感,令生活更加充實,而充實的生活可改善人的抑郁心理。同時,要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廣泛者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生活豐富多彩就能驅散不健康的情緒,并可增強生命的活力,令人生更有意義。

尋找情緒體驗的機會。一是多想想你所從事的事業,時時不忘創新,做出新的成績,躍上新的台階;二是要關心他人,與親朋、同事同甘共苦,無論悲歡離合,都是對心理的撼動,它會使人頭腦清醒,心胸開闊;三是多參加公益活動,樂善好施,為子孫造福。最好學會一門藝術,無論是唱歌彈琴、寫作繪畫,還是集郵藏币,都會使你進入一種新的境界,産生新的追求,在你的愛好之中尋找樂趣。保持心理甯靜。面對大量的信息不要緊張不安、焦急煩躁、手足無措,保持心情甯靜,學會運用現代科學信息的方法,提高應變能力。最後,要盡量多地設想出獲取它們的可行途徑,并選擇一個最佳方案行動,從而既能減輕個人的心理負擔,又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