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工作

如何打破心理上的自我隔離

自我隔離的人就像是一本裝訂已經散掉了的書籍。這本書中的每頁上都有無數的故事,想被人看到、讀出來。但是隻要打開這本書,這些書頁就會一頁頁的飛散開來,掉落在地上,這是一種非常痛苦的體驗。因此這本書隻能緊緊地勒緊自己,用厚實的封皮緊緊的夾住每一頁故事。時間久了,這本書也就變得習慣了,寂寞也好,想被人看到也罷,都抵不住這緊緊勒住自己的習慣。在他心裡,什麼都沒有,隻剩下緊緊的勒住自己,不讓自己散落開來的習慣而已。
這是一個非常悲傷的狀态,要想打破這個狀态,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個能讓你哪怕散掉,也很安全的手,幫你重新把這些故事聽聽看看、然後重新把他們裝訂回去。這就是安全、穩定的人際支持。要想修複這個狀态,把這本書重新裝訂起來其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比起目前讓它很難受的勒緊狀态來說,重新裝訂帶來的折騰和難過可能要更加痛苦一些。所以在治療中,我們主要會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重新在這本書心中構建起希望,一種對于能不用這樣勒緊自己,用小損傷來避免更大傷害的希望。這真的很難,因為在它心中,那個痛苦的記憶是如此的真實,就如同讓一個在汪洋大海中好不容易找到相對穩定的破木頭的人,相信他撒手後還能被人拉上船一般。因此在心理治療中,我們需要用一個相對特殊的工作方式,用“關系”來工作。這雖然是從心理咨詢的角度出發,但是對個人而言也有很大的指導性。你可以首先嘗試在生活裡做自己的咨詢師,對自己發自真心的感興趣,去給與自己以時間和耐心,了解自己的生活,了解自己為什麼喜歡這些,了解自己為什麼對某些人如此不滿,了解自己到底為什麼因某些事情而悲傷。而後,嘗試去讓别人對你的世界感興趣,去找一些能夠讓你感到那種發自真心被感興趣的朋友、伴侶。先從自己和自己,再從别人和自己,一點點的去松開勒緊的書皮,把裡面的内容展現出來,無論是喜,是悲,去體驗那種不用勒緊自己的感覺。當然這個過程很難,因為這真的需要你反複的嘗試和體會。但請不要忘了這是一個建立希望的過程,隻有建立在困難之上的希望,才是最有力量的。
2、讓這本書重新自我裝訂起來,和這本書一起重新找到那種能夠感到讓自我感到能掌控、安全、可以應對的生活感覺。裝訂一本書,用的最好的方法不是用釘子定起來,而是用線裝,一點點的耐心的裝起來。這是一個比喻,比喻的是我們需要的不是用一個更高級的僞裝手段(比如說學習話術,裝作對别人感興趣等)來改善自我隔離的狀态,我們需要的是建立起一個能夠自信、靈活應對生活中的挫敗、失望、分離、焦慮、沮喪等等負面情緒的自己。

面對自我隔離,我們要做的并不是打破這個自我隔離。而是要幫助現在的你,重新相信,現在的你可以找到比當初的“你”所做的更好選擇,然後去理解當初的“你”建立起自我隔離的理由,最後鼓起勇氣嘗試去建立新的自己,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