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工作

如何主動、有意地改變人格?

1.改變思維模式,停止标簽化、固化(fixed)你自己

當你将自己标簽化為“害羞”、“不善交際”,并覺得這是不可改變的時候,你就會給自己不去參加party和聚會找一個理所當然的借口。所以如果你決心改變,就需要先給自己去掉标簽,去掉這些非黑即白的想法,把自己看作可發展、可塑造的個體。

2.設置具體的目标

明确“你想要改變什麼”和“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兩個問題。如果你隻是模糊地覺得“我想要成為像xx一樣的人”,你需要具體化,這個人身上的哪一點是你想要成為的?是Ta的行為、習慣、說話方式,還是别的什麼?改變這一點,是否真的對你有那麼大的意義?事實上,就在設定目标這一步,很多人就會發現自己想象中的改變并不必要。

3.設置具體的計劃

你的計劃越細越好,比如,“這個月參加4party,在每個party上認識至少10個人”就比“這個月交3個新朋友”要好。在開始之前,要做好長期和艱苦奮鬥的準備。

你還要按時間段建立獎賞機制:獎賞可大可小,可以是任何東西,但它們需要被設置在一系列具體的、可被檢查的時間點上。

你甚至可以設計一個假想的模仿對象,設置Ta每天的行為習慣是什麼樣的,會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什麼樣的表現,然後時刻提醒自己照着Ta那樣去做。

你還可以把你的計劃告訴信任的朋友或家人,他們就能幫助你監督行為習慣。

4.如果你還不能真正做到,先“假裝”自己可以做到

如果你覺得自己過于内向,并且一時半會無法改變這樣的想法,你可以讓行動先于思維:讓自己去嘗試和他人交談、主動約會,接着你就會發現這沒那麼可怕。

5.給自己留出一些用來“崩潰”的時間

特别是在一開始的時候,你可能無法24/7都像另一個人那樣生活。因此,你可以給自己留出一部分獨處的,或者和親密的人相處的時間用來“崩潰”,在這段時間裡,你可以完全不合邏輯、不遵守規則地表現和生活。但在這段時間之外,記得堅持新的行為習慣。

6.把自己扔到新環境中

新鮮事物永遠是改變的動力。當你在熟悉的環境中壓力太大而無法改變時,可以把自己扔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比如參加一個俱樂部或者社團),和陌生的人和事物相處,參加新的活動,這會更容易激發出另一個你自己。

7.寫日記

寫作是一個追蹤自己,不斷加深自我認識的過程,它會記錄下你在這個過程中真實的感覺,并時時總結和反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