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工作

應對焦慮的策略

人的一生,會為很多事情而焦慮,高中的時候為考大學焦慮,上大學後為找工作焦慮,走上社會後為找對象焦慮,結了婚為生小孩焦慮,生了小孩為以後小孩上學焦慮...每次有人談到焦慮,就會引起強烈共鳴。但是對于此類文章的評論,占比最多,也是最沒用的便是「抱怨」。

如果抱怨可以解決問題,那麼我們隻管抱怨好了。所以面對焦慮,「抱怨」不是我們的選項。與此相反,有三個更理性的策略,分别如下:

第一,增強實力,提升應對各種意外的能力

有很多人在剛生孩子甚至懷孕的時候就為小孩子以後的教育發愁,焦慮五六年後的事情。對于生活在大城市的家長,這似乎是逃不過的話題。沒戶口的擔心能否在這個城市入學,有戶口的人擔心在哪個區上學。

一位朋友雖然有這個城市的戶口,但居住地與戶籍地不在同一個區,很多類似情況的人為此而焦慮,但他卻很平靜。我問:你不焦慮嗎?他回答道:我不焦慮。他進一步解釋自己的理由:未來政策怎麼調整現在還不清楚,所以當下着急和焦慮沒有任何實際用處,隻會徒增煩惱。

但從他過往的經曆看,他所遭遇的大風大浪很多,這件事的難度,在他那裡根本排不上号。他當下鎮定自若的心态,也不是其他人可以輕易照搬。但他的話給我一個啟發:

強化自己的策略,适合對自己足夠自信,能打造超群實力的人。

第二,提前準備,通過長時間準備降低風險提前準備,降低風險的思路适合大多數普通人,其實人生中幾乎所有重要的事情,一開始都不緊急,隻要能有充分的準備期,都可以解決。但是絕大部分人的習慣是優先處理「重要且緊急」的事情,這導緻一開始「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一直被拖延,直到關鍵時刻臨近,這些原本不緊急的重要事項最終變成了重要且緊急的事情。所以,如果你笃定你的小孩在6年之後需要上什麼樣的學校,現在起就開始準備肯定比到時候再應對要從容很多。

第三,接納妥協方案

如果搜索相關的帖子,可以看到妥協方案,比如有人把孩子送到臨近城市的全日制寄宿學校;有朋友為了孩子的教育在隔壁城市買了房;有人把孩子放在家鄉所在地接受教育,夫妻二人在大城市工作;有人把孩子送到海外接受教育,妻子陪讀;還有夫妻一起搬回二線城市居住

如果一個人無法持續增強實力,也不會提前準備,更不願意妥協,那麼隻剩下「抱怨」一條路了 —— 而一旦你開始抱怨,就會讓自己置身于沼澤地,所有的掙紮隻是加速了下沉的速度。

選擇戰勝焦慮還是被焦慮所戰勝,答案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