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工作

失去自由的日子裡

1954年,美國科學家做了一項“感覺剝奪”實驗。實驗者以每天20美元的報酬(在當時是很高的金額)雇用了一批學生作為被試者。

實驗内容是這樣的:實驗者将學生關在有隔音裝置的小房間裡,讓他們戴上半透明的保護鏡以盡量減少視覺刺激。接着,又讓他們戴上木棉手套,并在其袖口處套了一個長長的圓筒。為了限制各種觸覺刺激,又在其頭部墊上了一個氣泡膠枕。除了進餐和排洩的時間以外,實驗者要求學生24小時都躺在床上。可以說,這樣就營造出了一個所有感覺都被剝奪了的狀态。

結果,盡管報酬很高,卻幾乎沒有人能在這項實驗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8個小時好歹還能撐住,之後,學生就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白話,有點煩躁不安了。在這種狀态下,即使實驗結束後讓他們去做一些簡單的事情,他們也會頻頻出錯,精神也集中不起來了。

實驗持續數日後,人會産生一些幻覺。例如,看見大隊花栗鼠行進的情景,或者聽到有音樂傳來,等等。到第4天時,學生會出現雙手發抖,不能筆直走路,應答速度遲緩,以及對疼痛微感等症狀。實驗後學生得需要3天以上的時間才能恢複到原來的正常狀态。

感覺的存在給人們帶來了愉快的享受,也帶來了痛苦的煩惱。我們的生活就處在愉快的感覺和痛苦的經驗之間。人是一旦失去感覺,後果将不堪設想。如果一個人喪失了全部感覺能力,也就不可能産生認識,吏不可能産生情感與意志。由上述的實驗可以看出,豐富的感覺刺激對維持我們正常的心理狀态是必需的。

我們所處的世界豐富多彩,而人的正常生活和有效發展必然需要建立在盡可能多的和外界接觸的基礎上,需要對外界的刺激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我們應該積權地去接觸社會,接觸人生、盡情體驗生活的各種滋味,隻有這樣才能擁有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以及健全的心靈。

如果曾經體驗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如果有機會領略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如果擁右豐富的知識、廣饞的見聞和豐富的情感,那麼你對社會與人生體驗就越深廣,你就越能有效地把握自己,駕馭好自己的命運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