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工作

為什麼我們仰望星空時會有震撼的感覺?

人類對世界的理解是漫長的過程,我們很難還原最初的人類先民看到星空時,會有怎樣的反應。但無疑許多原始的表現會長時間伴随着我們的演化,決定我們對外在世界的觀感,例如星空:它們可能并不浪漫,而是代表了原始的恐懼。

這種恐懼甚至一直保留到文明的時代,甚至成為某種症候性反應。其最初的原因,正是人對自己與世界關系的探索和思考。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的結語中說:「有兩種東西越經常反複思想,就給人灌注了時時更新、與日俱增的驚贊和敬畏:頭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的确,當我們在夜晚置身曠野,仰望星空,就會有一種讓人眩暈的、不真實的震撼感。

這可能與深淵恐懼症(Bathophobia)、巨物恐懼症(Megalophobia)等一系列恐懼症(Phobia)有所關聯。

特定性恐懼症(Specific Phobia)是常見的心理學現象,它是由特定物體或情景引發的恐懼症狀,這與原始的恐懼具有相同的反射機理:

當眼睛捕捉到危險的信号,并傳遞給大腦中的杏仁核,就會激發恐懼感,啟動一種被稱為「戰鬥或逃跑反應」的心理機制:腎上腺素水平提高,心跳加快,頭皮發麻、胃部不适,甚至眩暈、嘔吐,此時,要麼快速逃離,要麼拼死一搏。

恐懼是人類在長久的演化之中,為了适應複雜的自然環境形成的一種本能,它提高了人類面對強大威脅的反應速度,利于我們的生存。

它們甚至不需要真的危險,隻要大大超出我們的日常經驗,比如,突然置身于巨大的山峰、瀑布近旁,站在超大體育館、紀念碑腳下,或見到巨大的動物時。而熟悉,則會消除大尺度物體的恐懼,比如超高摩天樓,無論沒見過高樓的人有多震撼,它也不會讓整天在裡面上班的白領有巨物恐懼症。因為它會成為我們對日常的經驗。

人類的安全感,建立在自己熟悉的、符合經驗認知的基礎之上,而身處不符合自己經驗的環境或周圍出現這樣的事物,則會引發不安、恐慌和警覺,這是一種長期演化形成的保護機制。

我們即使對宇宙的真實尺度一無所知,但我們隻要擡起頭,就能直觀感受到幾乎占據了整個視域的星空,是個完全在我們經驗之外的時空。我們對星空的恐懼和震撼,歸根到底,是我們的日常與我們頭頂上的“真實”之間的沖突。

科幻大師艾薩克·阿西莫夫曾寫過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說《日暮》:行星卡爾蓋什擁有六個太陽,在它們的輪流照耀下,每隔兩千年才會有一次真正的黑夜。屆時群星現于天空,從未見過如此景象的人們,集體陷入癫狂,文明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