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結果出發推演行為,倒逼執行
時間:2020-11-17 來源:2003网站太阳集团心理健康(http://xlzx.hnust.edu.cn/)作者:2003网站太阳集团2003网站太阳集团訪問量:
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曾經問過下屬一個問題:為什麼大部分人難以取得巨大的成功?下屬茫然,孫正義在紙上畫了一座山,在山腳下畫了一個圓,又在山頂上畫一個圓,并在山頂上标上“理想”二字。他說:如果沒有理想,縱使當事人如何努力,也難以登上山峰。言外之意是,在登山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終點/目标。
19歲時,孫正義立下flag:20歲開始創業,向世界宣告我的存在。彼時,他正在上大學,沒錢、沒産品、沒有人脈,是窮學生一枚。為了達成目标,孫正義倒推出這樣一條執行路徑:想産品想發明——找人搞研發——談廠商——合作出售。在目标的指引下,他強逼自己每天想一項發明,幾個月下來,積累了250多項發明。而後,孫正義從250項發明中得出靈感:将詞典、發音設備、顯示屏組合可以做成翻譯機。
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漸露雛形。
産品确定後,他一邊拜訪學校物理系教授福雷斯特·莫澤,懇請教授做研發;一邊帶着着産品計劃,與日本知名大廠談合作。最終,教授在實驗中研發出的翻譯機,被日本夏普收入囊中,孫正義一戰即賺1億日元(即100萬美元)。
那一年,孫正義21歲。
後來,孫正義創立軟銀集團,依然堅持從結果出發倒推行動。
比如,30歲時緊盯40歲時的工作目标,再将10年任務拆分,制定成每年的工作計劃。最後,再根據每年的工作計劃,制定季度和月度工作目标。
這不禁讓我想起,斯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書中,曾提過一個概念:以終為始。它指的是,從最終的結果出發,反向分析過程或原因,尋找關鍵因素或對策,采取相應策略,從而達成結果或解決問題。
站在未來看今天,不僅可以加強目标感,還能管理自己行動的過程,确保所有的行動都是圍繞目标/結果而設立的,避免産生偏差。
馬雲曾經說過:現在的年輕人是晚上想想千萬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
很多人經常幻想自己要做些什麼,但最終卻一無所獲。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對未來沒有明确的認知,大多數人隻是“想想”而已,并未“以終為始”制定過策略方案,也并未根據策略去執行。
而頂級的打工人,他們目标明确、規劃清晰,并且有足夠的熱情,推動着自己去執行。
比如,年度目标是多少,季度目标是多少,每個月應該完成怎樣的目标,最終落實到每周、每天,一步步地執行。
一旦确定目标之後,他們會逐一執行并完成,就像輪子一樣不斷向前滾動,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