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大境界
時間:2021-04-17 來源:2003网站太阳集团心理健康部作者:2003网站太阳集团2003网站太阳集团訪問量: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除了立下無數值得稱頌的豐功偉績外,還留下了很多警句供後人借鑒。其中,題于江蘇無錫梅園的那句“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更是被後人奉為為人處世的至理名言。
這句話道出了我們一生都應奉行的三種境界:少年時,立志高遠;中年時,心态平和;老年時,寬厚有度。
明代學者王陽明曾說: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作為少年,就應當志存高遠,擇高處而立。立什麼樣的志,就會成什麼樣的事,隻有立下高遠的目标,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年少時的左宗棠被譽為神童,他小小年紀,便有着與古代聖賢豪傑争鋒的豪情壯志。後來,他也是這樣教育自己的子女的。
在給孩子的家書中,他這樣寫道:讀書做人首要的是立志,想想從古至今的聖賢豪傑,像你們這般大的時候在做什麼?有什麼學問?做成了多少事情?現在你有哪一件事是可以和他比肩的……立下志向,念念要學好,事事要學好。左宗棠的兒女在他“擇高處立”的教導下,從小便立志讀書緻學,個個博學多識、才華橫溢。
擁有遠大志向,崇高理想,才能發掘人的潛能,彰顯生命的價值。
人在少年之時,選擇不一樣的高度,便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每個人都在人生這條單行道上,尋找着自己的方向。在年少時,隻有選擇高處而立,才能有開闊的眼界,宏大的格局,最終成功到達理想的終點。我們如同深海裡的魚,為了抓住星光,才幻化出了雙翼。隻要志存高遠,蚍蜉也能撼動大樹,苔花亦能像牡丹一樣綻放出光彩。少年人,當以志為翼,以雲為衣,以天作床,不畏流離,闖蕩一番,盡覽人間旖旎風光。俗話說: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人到中年,若想有所成就,那必然要選擇就平處坐。生活的根基是一顆平常心,中年人斷不可貪戀山巅的風光。山巅之上,風聲太大,這呼嘯的風聲會蒙蔽住我們的雙耳,讓我們聽不進他人的指點與規勸。
人到中年,落座于平處,才能看到生命中的歲月靜好。老年時,向寬處行。人到晚年,已見證了無數的風風雨雨。人生有度,過則為災。做事若是不留三分餘地,那敗事之際,别人便會還你十分顔色。人到老年,更要有山的寬厚,水的從容。學會向寬處行,是一種曆經萬千沉浮而凝結出的豁達态度。人的一生很簡單,簡單到隻有少年、中年、老年三個人生階段。人的一生也很複雜,複雜到需要花掉全部歲月才能活得通透自然。莫言曾說,一個人要知道自己的位置。人生之路曲曲折折,要想擺正位置,就要在不同階段,做适合這個階段的事。
少年時,擇高處立,志存高遠,才能賞人生風光;中年時,就平處坐,平和淡然,才能品人生滋味;老年時,向寬處行,寬容有度,才能悟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