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點符号中的心理學
時間:2018-12-17 來源:2003网站太阳集团心理健康中心(http://xlzx.hnust.edu.cn/)作者:訪問量:
學習是件一輩子的事兒,學習“學習”這門功課,也要講究方法,否則縱使你活到老、學到老,也是一事不明。要想明理,先學做人,要學做人,要學會體會人生,人生就如這幾個标點:逗号、句号、問号、感歎号。
逗号就像蝌蚪,而蝌蚪是青蛙的水生幼體,它通體黑色,依存于水中,不能發聲,毫無防禦力。它們在沉默等待,等待着……一旦長大,便可以跳到陸地上,脫離水的束縛,獲得真正的自由,鳴叫,捕食害蟲,來實現自身的價值。
逗号——謙卑、耐心、積蓄力量。
句号是個圓圈,有始有終,不會半途而廢,這是一種負責的态度,更是有關人格的問題。
不妨在你的腦海裡鋪墊一個“畫句号”的程序:當你做完一件事的時候,畫上一個句号——總結一下經驗,看看哪些地方還沒有做好,哪些地方有待注意。
當你遇到了一件艱難的事,在不得已放棄前,畫一個句号——問問自己,到此結束,你是否甘心;當你結交了新的朋友,日日高山流水、琴奏和弦之時,畫個句号——好朋友不一定日日相歡,而是在關鍵時候解救你于危難。
句号,明為結束,其實是新階段的開始。
問号,像一隻耳朵,如果用它來吸收“營養”,它就是智慧的代名詞。
在我們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有“提問”、“設問”、“反問”三種,将它運用到做人處世當中,有一種提綱挈領的感覺。
提問,是多向别人讨教。為了能聽到真學問,務必謙虛地多提問。實際上,每一個人都喜歡别人向自己請教,這是一種心理需求。因此,隻要你善于“問”,他一定會把最精彩的東西毫無保留地告訴你。
設問,是“三思而後行”和“三思而後言”。做任何一件事之前,都要充分考慮其可行性和難度,然後才拿出辦法來,以免莽撞行事,得不償失。同樣,做任何一個表态或說任何敏感的話題,盡管看起來無關緊要,也要充分考慮場合。
反問,要自省。這樣會使自己考慮問題比較周全,也會比較有見地、有說服力,這是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感歎号,是最充滿人情味的符号,它有着兩層不同範圍的意思:一是要做真實的人,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情;二是要善于贊美别人。心理學中把人的情感結構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為基本情感,包括親情、友情、愛情;第二層次即博愛,包括愛國、愛人民以及對社會充滿愛心。如果不能做到真實地表達情感,那贊美的語言也是苦澀的,此外,心理學認為真誠的贊美會是拉近彼此關系的第一步。
其實,贊美也是現代人際關系研究的一個老課題,贊美别人不是逢迎拍馬,而是一個正直的人應當掌握的基本生存技術,如果你學會了贊美别人,你就已經學會做人了。
學習做人,就是畫标點。你體會到了嗎?還是已經體會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