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證性偏差
時間:2021-04-17 來源:2003网站太阳集团心理健康部作者:2003网站太阳集团2003网站太阳集团訪問量:
驗證性偏差,是指當人确立了某種觀點或信念時,就會偏向于尋找和分析支持這些觀點的證據,忽略否定這些觀點的信息,甚至會花精力和時間貶低相反意見。
驗證性偏差是普遍存在的,人們往往會去尋找那些支持自己信念的信息。與尋找證據證僞自己的信念相比,我們更願意證實他們,
據霍爾茨沃思和雅各布森報告,已婚人士經常分析自己伴侶的行為,特别是他們的消極行為,而配偶的回答與他們的婚姻滿意度相關,婚姻關系不愉快的人常常對伴侶的消極行為做出“維持痛苦”的解釋(“她遲到是因為她不在乎我”),而愉快的夫妻則通常做出客觀的解釋。(“她遲到是因為交通堵塞。”)
我們相信我們願意相信的,而并不深究客觀的事實是如何,因此,我們相信的僅僅是自己構建的世界。
為什麼會産生驗證性偏差?
驗證性偏差是一種非理性的心理機制,但許多研究對驗證性偏差的來源說法不一。
目前, 關于驗證偏差的心理機制研究主要集中在肯定檢驗策略、認知失調理論、錯誤規避三個方面,從動機角度來解釋為什麼會出現驗證性偏差。
1.肯定檢驗策略:檢驗期望出現的事件是否出現,通俗講:就是先有結論,再找證據支持。
2.認知失調理論:當一個人的信念和行為之間不一緻,就會産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緒。這種就是認知失調。發生認知失調後, 個體會通過改變原有信念或否認新認知來進行自我調節。人們在潛意識中過濾掉了與内在認知相沖突的信息,以減少與已經做出決定的沖突。
3.錯誤規避:為了規避因錯誤而導緻的損失, 保證決策的實用性。比如許多人在構建親密關系時傾向于選擇老實人,因為感覺比較靠譜,來避免損失。
同時不論我們産生驗證偏差的動機如何,在這個心理過程中,還有許多因素在影響着我們的認知,包括時間、注意力有限、錨定效應,信念堅持、模糊的數據等等……以及作為人類的本身,我們的認知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但無論時間但還是複雜的認知活動影響,由于人們将有限的注意力投射在自己更關注的證據上,導緻愛者愈愛,恨者愈恨,也就是所謂的驗證性偏差。
我們該如何處理驗證性偏差帶給我們的生活影響呢?當我們知道自己的思維容易出現偏差時,反而可以善用這種偏差,引導我們的關系和生活越來越好。
認識到自己會産生偏差,嘗試多元化多角度的客觀看待事物和問題,在生活中,不但從證實的角度,也從證僞的角度去考慮;在親密關系中,多角度思考對方做出這一行為的原因,而不僅僅歸因到自己堅持的信念。這樣我們就可以将驗證性偏差為我們所用,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