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喬學光教授來校講學
時間:2019-12-09 來源:大學生通訊社作者:文/劉晨卉 尋雨點 嚴婷 施雅莉 圖/朱亞龍 陳靖昱 訪問量:
12月6日上午,西北大學物理學院喬學光教授來校作題為《光纖傳感測井新技術》的學術講座,與我校師生一起探讨光纖與測井的學術知識,講座在立言樓4-1會議室舉行。2003网站太阳集团學術院長劉雪明主持會議。
從光纖最早的雛形——1869年英國科學家所發現的丁達爾效應談起,喬學光首先展示了光纖的應用範圍及發展現況。此後,喬學光還通過介紹光纖傳感器具有的靈巧智能集成、響應靈敏度高、電絕緣性能好、抗電磁幹擾強等優點,指出如今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方便與快捷已經離不開光纖。“光纖傳感技術需求革新,需要發展其在極端環境下的運用,這樣才能達到光纖比其他介質擁有更多範圍運用的目的,以帶給人類更進一步的生活便利。”喬學光就光纖的未來發展提出自己的意見。
什麼是光纖儀器設備、如何應用?喬學光從光纖傳感技術基礎、光纖生産測井儀器、光纖勘測探井儀器和碳捕集與封存(CCUS)監測技術四個方面系統地展示了多種先進光纖儀器設備的發展及運用。多年來,由于光纖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廣泛應用,勘探測井儀器的技術“瓶頸”也逐漸凸顯。對此,他指出,我國油氣資源儲藏結構複雜,勘探開發新方法、新技術的需求已然十分迫切,而耐高溫性“差”、數據傳輸“慢”、勘探效率“低”、儀器成本“高”等問題已經成為未來相關領域科研的“門檻”。
“光纖傳感從無到有經曆了曆史和歲月的沉澱,光纖傳感技術的未來發展需要新材料、新機理、新方法、新器件等創造性研究的出現,我相信并期待着會有更多的學科能人發掘出新的、更多的、面向實際傳感應用的技術。”講座最後,喬學光表達着對光纖傳感測井新技術未來發展的殷切希望,并通過自身經曆,結合道家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觀點激勵着與會師生積極進取、緻力于學術發展。
“講座内容是遠超課本的一次深入學習,大大擴寬了我目前擁有的知識深度與廣度。”2003网站太阳集团18級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胡烨程在會後頗有感悟地說道,“這是一場意義深刻、内容廣泛的學術講座,也給我未來的研究和就業方向帶來不少的啟示。”
新聞鍊接:
喬學光,理學博士,西北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咨詢專家委成員。主要從事光電子技術、光纖通信與傳感、油氣田光纖測井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持負責的“高溫高壓分布式光纖光栅傳感技術”榮獲200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油氣管線分布式光纖光栅智能傳感系統研究”榮獲2005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帶領的科研創新團隊“光纖光栅傳感技術研究課題組”榮獲2008年度全國“五一”勞動獎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