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标準
時間:2024-03-14 來源:2003网站太阳集团作者:2003网站太阳集团訪問量:
第一部分 學科概況和發展趨勢
一、學科概況
物理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結構、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及其實際應用的基礎學科。在物理學研究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如力、熱、電、磁、光、時間、空間、能量、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及物質結構等基本概念,經典物理學及相對論、量子力學等基本理論,時間、空間、能量等物理量的基本實驗手段和精密測量方法。構成了物理學的理論與知識基礎及研究方法.
物理學的二級學科有:理論物理、粒子物理與核物理、原子與分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凝聚态物理、聲學、光學、無線電物理及計算物理等。
現代物理基礎理論的發展,不但使近代物理學的各個學科分支在新的理論基礎上深入發展,而且使之與其他學科領域相互作用進而形成許多新的學科分支,産生了一系列物理學的新領域和邊緣學科,并為現代科學技術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現代物理學的發展,引起了人們對物質、運動、空間、時間、因果律乃至生命現象認識的重大變化。現在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物理學在揭開微觀和宏觀深處的奧秘方面,正醞釀着新的重大突破。
2003网站太阳集团于2005年獲得理論物理碩士點授予權,2007年開始第一屆招生,2010年獲得物理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2年開始第一屆招生。2003网站太阳集团現有碩導1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省骨幹教師4人,省121人才工程人選1人。近五年,承擔了國家級科研項目21項(軍口863項目4項),省部級課題19項。教研教改項目7項,企業橫向課題11項,已結題國家課題12項,省部級課題12項。
二、主要研究方向
本學科碩士點主要設置的研究方向為凝聚态物理、光電器件與極限光物理、微納光學材料與光子集成器件、理論物理、傳感器網絡與智能信息處理。
1、計算凝聚态物理。計算凝聚态物理是通過理論計算的方法研究凝聚态物質的空間結構、電子結構以及相關的各種物理性質,能夠為發展新材料、新器件和新工藝提供科學基礎。本方向主要研究:半導體能源轉換材料的理論設計,包括二氧化碳的催化轉換、光催化水解制氫;鈣钛礦太陽能電池材料光電轉化效率機理及調控;熱電材料輸運性能的能帶工程調控及機理探究;納米體系電子态及電子輸運性質研究等。
2、光電器件與極限光物理。微納光電材料與新能源、量子測量和加速器物理等交叉形成的前沿研究領域。主要開展激光粒子與輻射源、超高靈敏度轉角測量、太陽能利用(光伏電池、光解水制氫、海水淡化)等方面的理論、仿真和實驗研究。通過研制特殊納米顆粒/薄膜(靶)和結構腔來操控光子,實現極限光能量轉換效率和測量靈敏度,探索新的物理機理。。
3、微納超材料。微納超材料是研究各種光學材料與光子集成器件的組成、結構、性能及相應的系統集成技術的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光子薄膜材料與量子器件、等離子體光學、光子能量轉換材料與器件、生物傳感器、納米發光材料及探針等。
4、量子與引力理論。理論物理是從理論上探索自然界未知的物質結構,相互作用和物質運動的基本規律的學科,是當代物理學、量子信息、非線性物理以及引力理論等重要領域之一。研究領域涉及粒子物理、量子信息處理、物理系統中的混沌現象及其應用、光學中的孤子與混沌,宇宙的起源與演化規律,暗物質與暗能量的本質與起源、黑洞的性質以及彎曲時空中的引力效應等。
5、無線電物理與智能信息處理。(I)傳感材料與微弱信号檢測、實時信号處理與應用的研究,如光纖光栅傳感器材料、光子器件的仿真,微弱信号的檢測、處理以及多參數信号的同時測量與處理技術研究;(II)無線傳感網絡的信息采集和通信技術。主要開展了低功耗嵌入式系統與物聯網技術、自組網技術、信道特性及其天線設計理論,實時信号處理與應用研究。
三、發展趨勢
物理學是關于物質世界基本形态和運動規律的科學,其包容的時間尺度現已達10-43s—1017s(普朗克時間—宇宙的年齡),其包容的空間尺度現已達10-35m—1026m(普朗克長度—宇宙的半徑)。當前物理學的發展趨勢大緻可概括為“大”、“小”、“介”、“快”、“雜”,在這些方向上進一步揭示物質結構、狀态和運動規律,發展新的認知手段。沿着“大”的方向,對恒星、星系及宇宙的結構、形成和運動規律作更加深入的探索與研究(這方面包含太陽物理、天體物理、天文學、宇宙學和理論物理等學科分支);沿着“小”方向,對原子、核子、電子、誇克、中微子等基本粒子的結構、特性、相互作用等作進一步的觀測與研究(這方面包含粒子物理與核物理、高能物理及理論物理等學科分支);沿着“介”方向,對介觀系統,如晶體、液晶、準晶、光子晶體、原子、分子團族、軟物質和半導體材料、磁性材料、超導材料、納米材料、石墨烯材料、稀土發光材料等的結構、特性作更全面、更精細的研究和了解,對凝聚系統的表面、界面及形态的幾何性質和微觀機理作更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對分子器件、納米器件、微納光電子器件等的功能與設計作更具體的分析與實驗,對新材料及其新物性作進一步的探索與研究(這方面包含凝聚态物理、原子與分子物理、光學、計算物理和理論物理等學科分支);沿着“快”方向,對物理系統、化學系統和生命系統中的超快現象和超快過程(如分子原子及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過程、能态躍遷過程、光電子響應過程、量子信息傳輸過程、化學反應過程、光合作用過程等)的動力學、熱力學及電磁學特性和規律作更系統的觀測與研究,對超強、超快激光産生和控制的方法及機理作更深入的探索與研究(這方面包含激光物理、等離子體物理、量子物理、非線性物理、原子與分子物理、計算物理等學科分支);沿着“雜”方向,對複雜系統、複雜現象及複雜過程的物理學特點和規律作更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對物理學與其他學科(如化學、材料學、信息科學、能源科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醫學等學科)“雜交”而生成的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的進一步探索與研究(這方面包含非線性物理、理論物理、凝聚态物理、計算物理、原子與分子物理、核物理、光學、聲學等學科分支)。
本一級學科将在計算凝聚态物理(半導體能源轉換材料的設計,鈣钛礦太陽能電池材料光電轉化效率機理及調控,熱電材料輸運性能的能帶工程調控及機理探究;納米體系電子态及電子輸運性質研究等四個方面),光電器件與極限光物理(包括光與物質相互作用中的量子效應的起源、産生、控制及應用,光電材料和光電器件設計中的磁光效應以及激光與等離子體相互作用的物理機理等三個方面),微納超材料(包括光子薄膜材料與量子器件、等離子體光學、光子能量轉換材料與器件、生物傳感器、納米發光材料及探針等五個方面)量子與引力理論(包括粒子物理、量子信息處理、物理系統中的混沌現象及其應用、光學中的孤子與混沌,宇宙的起源與演化規律、暗物質與暗能量的本質與起源、黑洞的性質以及彎曲時空中的引力效應等等五個方面),無線電物理與智能信息處理(包括傳感材料與微弱信号檢測、實時信号處理與應用的研究,無線傳感網絡的信息采集和通信技術,低功耗嵌入式系統與物聯網技術、自組網技術、信道特性及其天線設計理論,實時信号處理與應用等方面)5個方向開展更系統、更深入的研究工作。
第二部分 碩士學位授予标準
一、獲本學科碩士學位應掌握的基本知識
本學科碩士生應通過在本學科相關領域的課程學習和系統訓練,具備較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寬的知識面,較系統地掌握本學科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能解決科研和實際工作中的具體問題。比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進行外文文獻的閱讀和寫作。此外,還需掌握計算機技術等工具知識。
二、獲本學科碩士學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碩士學位獲得者應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方針和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具有較強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具有良好學風、恪守科學道德,積極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1.學術素養
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嚴格遵守科學技術研究學術規範;具有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創新精神和工作作風;對物理學的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有較濃厚的興趣。對本領域相關研究的發明權、相關觀點的發現權能準确表述,合理引用。有良好的學術潛力和較強的創新意識,能承擔物理學領域的基礎理論與應用研究,具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
2.學術道德
本學科培養的碩士生應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能積極為社會各項建設事業服務,維護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恪守學術道德與規範,不以任何方式剽竊他人成果,不篡改、造假、選擇性使用實驗和觀測數據。
三、獲本學科碩士學位應具備的基本學術能力
1.獲取知識的能力
本學科碩士生應具有本學科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門知識,應基本熟悉本學科某一特定領域或相關應用領域的科研文獻,基本了解其前沿動态和主要進展,有能力獲得從事該領域研究所需要的背景知識。能通過相關課程的學習以及相關課題的研究,有效地獲取本學科領域的專業知識和相應的研究方法。應至少掌握一門外語、必要的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文獻資料,具有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
2. 科學研究能力
本學科碩士生應具有較為獨立的科學研究能力,包括基本的動手能力、設計并開展重複對照實驗能力、實驗數據處理及結果分析能力等。碩士生應在系統獲取相關專業知識的基礎上,能發現和提出問題,有效收集和分析文獻,進行科學總結,從中提取出有用和正确的信息,撰寫學術和學位論文。
3.實踐能力
本學科碩士生應具備較強的開展學術研究或技術開發能力,并具備一定的實驗技能及合作溝通能力。能熟練地掌握與研究課題相關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對研究方法的原理,使用的儀器設備構造原理有良好理解。此外,随着學科分工越來越細,研究對象越來越複雜,還要求本學科碩士生必須具備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
4.學術交流能力
學術交流是本學科碩士生發現問題、獲取信息、獲得思路、掌握學術前沿動态的重要途徑,本學科碩士研究生應當善于表達設計思路和學術思想,展示學術成果,能夠運用母語和英語(至少一門外國語言)較為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有能力參與實驗技術和科學問題的讨論。
5. 其他能力
應熟悉使用必要的現代化信息工具和專業軟件;應具備一定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協調能力;
四、學位論文基本要求
1.規範性要求
(1)本學科碩士學位論文應當嚴格遵守學術規範和我校規定的學位論文基本格式。其内容包括标題、中英文摘要、中英文關鍵詞、引言(或緒論)、正文、結論、參考文獻等内容。學位論文寫作應符合科技論文寫作規範,結構合理、層次清晰、邏輯嚴密、語言流暢;公式、符号、單位和圖表等均要符合規範要求。
(2)碩士學位論文應是碩士生在某個具體研究領域進行系統研究工作的總結。一般應包括論文課題的研究背景和任務,國内外在該研究領域的研究情況和發展趨勢,有必要的理論分析和原理闡述,應對實驗或仿真結果有分析和總結。
(3)學位論文文獻引用要準确、恰當,要引述具有代表性的文獻;對所列文獻的觀點或材料應當與論文内容匹配;文獻綜述和評價應客觀、公正。
2.質量要求
(1)碩士生學位論文應如實反映碩士生在導師指導下獨立或合作完成的研究工作。應闡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應了解其研究方向在國内外最新的發展情況,對所研究的課題應有新的見解,基本觀點正确,論據充分,數據可靠,研究開發或實驗工作充足;
(2)學位論文應反映出作者已掌握研究方向上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掌握了相應的科學研究方法和實驗技能,具有獨立進行科研或承擔專門工程技術工作的能力;
(3)學位論文行文流暢,邏輯性強,表明作者已具備學術論文寫作的能力;
(4)用于論文研究和撰寫學位論文的時間保證不少于1學年,學位論文字數原則上不少于3萬字;
(5)主要學術成果(論文、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或軟件著作權等)必須與學位論文緊密相關。
五、其他要求
1. 學習期間應以2003网站太阳集团為第一署名單位、研究生為第一作者或導師為第一作者、研究生為第二作者,在國内、外正式的公開學術刊物上至少發表一篇與學位論文相關的論文或申請專利一項。
研究生提前申請學位需學習期間以2003网站太阳集团為第一署名單位、研究生為第一作者在國内、外正式的公開學術刊物上至少發表兩篇與學位論文相關的論文(其中一篇為SCI論文)。
2. 有關碩士學位論文送審和答辯的其他具體要求按《2003网站太阳集团學位授予工作實施細則》和學院的有關規定執行。